我市加快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插上“數字翅膀”制造邁向“智造”
本報記者 王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傳統產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近年來,面對前所未有的產業振興之勢,我市全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培育數字時代新動能,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插上“數字翅膀”,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步伐全線提速。
智能化改造,解鎖產業升級“新密碼”
在河北誠為軸承制造有限公司智能生產車間里,20多條自動連線設備正高速運轉,一排排精致锃亮的軸承套圈經過幾十道工序后下線,無人駕駛小車穿梭于設備間,運輸鐵屑和物料。
大數據指引流程,精準配送到生產線指定位置,輕重緩急、配送多少,有條不紊。透明的生產流程也讓工人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勞動,更清晰知道自己“每天該干什么”“怎樣做才符合標準”。
作為臨西縣精密軸承產業的鏈主企業,誠為公司先后投資2億元建設智能工廠,投用120臺搭載智能控制系統的智能機床。堅持創新,持續“智改數轉”,帶給誠為可量化的改變——生產效率提高20%,產能提升33%,產品利潤率提高2倍。
讓生產作業最小單元的工位也智能化,生產現場可視化,這是臨西“智改數轉”的一個場景。
智改數轉,空間無限。據市工信局二級調研員葛建國介紹,今年,我市著力推動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通過開展“千企轉型”“百項技改”等行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笆锌h兩級將著力推動中小微企業‘上云’和‘兩化融合’,加快構建數字生態體系,打造一批5G全連接工廠、典型應用場景,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區塊鏈、前沿技術等未來產業?!?/p>
數字化轉型,助力傳統產業蝶變
在平鄉縣河北科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技術員們正在屏幕前調整生產參數。接到指令后,全自動生產線上機械手快速響應,制作出一個個數控器。
“自從我們公司引進了SMT全自動化生產線后,每個車間的生產工人由10人減少到了兩個人,同時生產效率由之前的100臺套每天,提升到了150臺套每小時,降低約30%的成本?!痹摴句N售總監金宇告訴記者,后續他們計劃再引進5條相同的生產線。
“智改數轉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從底層芯片到最上層的應用軟件,以及信息化能力、先進制造模式經驗等?!备鸾▏硎?,做好頂層設計是關鍵的第一步,“摸著石頭過河”試錯成本太高,經全局診斷、全域謀劃才能避免走彎路。
前方有目標,心中有體系,從痛點最明顯的環節入手,“小步快跑”推進轉型,政府的“有為之手”非常關鍵。
去年10月,我市制定出臺《邢臺市數字賦能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倍增推進工作方案》,推動產業集群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我們仔細摸排,篩選出有升級轉型需求的企業,交由專業的第三方做深入‘診斷’,為其量身定制升級方案。不僅簡化優化生產程序,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有效釋放了企業產能。預計總體上可提升企業20%到36%的產值和效益?!笔泄ば啪指本珠L閆澤承說。
今年年初,《邢臺市“制造強市”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發布,緊緊圍繞“工業立市、產業興市、制造強市”發展戰略,全力實施“八大行動”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強力推動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7年,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68%。
縱深式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一根線纜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在輸送動能、傳遞光明中不可或缺。在位于寧晉縣的明達線纜集團生產車間里,不同材質、不同規格的金屬在幾十條生產線上,經過加熱、拉絲、絞線、絕緣、成纜等多道工序后,成為不同規格的線纜。
“自動化生產線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線纜一次檢驗合格率達到99%以上。同時,不同生產線可生產不同規格產品,使得產品種類更豐富、市場空間更廣闊?!泵鬟_集團總工程師高青松說,近年來,該公司累計投入10余億元先后建成80條自動化生產線。
在深化拓展智能化改造的道路上,不只有明達集團。
位于平鄉縣的好孩子集團通過五大數字系統,實現了智能化管理模式,生產效率提高了46%,良品率控制在99%以上;
位于沙河市的望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采用玻璃深加工智能化生產線,打造“無人車間”新模式,增加了經濟效益;
位于信都區的德龍鋼鐵有限公司物流實時監測與優化場景,和中鋼集團邢臺機械軋輥有限公司資源動態組織場景均榮獲國家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
瞄準智能車間、智能工廠的打造,我市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邁入“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快車道。
據悉,我市今后將推動傳統產業企業在更廣范圍、更深層級開展數字化改革,以工業大數據驅動傳統制造業資源優化配置。同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企業上市激勵政策,大力推廣企業上市“邢臺模式”,發揮資本賦能專家服務隊作用,力爭今年實現2家企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