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1bvj3"><td id="1bvj3"></td></i>
  • <i id="1bvj3"><bdo id="1bvj3"></bdo></i>

    趙朝軍:紅燈籠照亮鄉村振興路

    2023-01-24 23:47:15 星期二  來源:邢臺日報

    本報記者王芳通訊員 武娜楊超

    “先套上絨布,再撐開骨架,調勻鋼絲骨架之間的距離,沿著骨架貼好金線,上下兩端貼上云花,一個成形的燈籠基本就完成了……”日前,走進任澤區達二村,燈籠加工戶趙朝軍正在通過手機直播“教學”。

    趙朝軍是任澤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宮燈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他所在的達二村是該區宮燈的起源地。該村現有燈籠制作工坊60余家,年產值達6000余萬元。

    達二村位于任澤區城區東部,全村300余戶、1000余口人。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村莊位置偏僻、交通不便,鄉親們日子拮據,許多人選擇外出打工討生活。

    當時,在山西打工的趙朝軍偶然發現了燈籠的市場商機,便利用業余時間跟當地人學習燈籠加工技藝,成為達二村第一批吃“燈籠飯”的人。眼瞅著趙朝軍從燈籠制作中嘗到甜頭,鄉親們隨后跟著干起來。

    從最初1家加工作坊發展到60多家,從最初的小打小鬧到如今年可加工制作燈籠60多萬盞,達二村的燈籠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并實現了從骨架制作到印花燙染再到燈籠拼裝、分工協作的“一條龍”式生產,產品銷往北京、山西、湖北、內蒙古等地。

    據了解,燈籠銷售有季節性,一般加工和銷售集中在下半年,但是上半年村民們也沒閑著,到陜西、浙江、廣東等地走訪市場,了解時下的熱門款式,找準顧客需求。經過多次走訪與創新,他們制作出了更加結實美觀的鋼架燈籠、LED旋轉燈籠,骨架長度從0.4米到3.5米,售價也從每對10元到2000多元不等,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

    燈籠制作包括搭架、裁布、拉金邊、粘祥云等23道工序,逐漸發展壯大的燈籠制作產業也為帶動村民就業致富提供了機會。在達二村,無論是70多歲的老人,還是20多歲的青年,都能從中找到合適的崗位。

    老手藝重新走進大眾視野后,如何把宮燈文化發揚光大?趙朝軍說:“我開通了網絡直播平臺,平時除了賣燈籠,還以直播的形式講述中國燈籠的歷史、傳說以及制作技藝等,讓更多人了解和傳承這項傳統文化?!?/p>

    邢臺日報、牛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

    獨家授權邢臺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

    廣告加載中...
    国产无码一区